吴公子的十九字诗

赤壁之战的十九字诗

我翻读陈寿的三国志、司马光的资治通鑑,
略去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添加的小说情节,
来看赤壁之战的历史记载。看曹操的军众,
已染有疾疫,看黄盖以诈降,取蒙冲斗舰,
灌油前去,烧尽曹军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看曹操退走华容道,羸兵负草填泥泞之道,
看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击曹操至南郡。

──2011年6月19日第613首十九字诗
──2011年月日《达拉斯新闻》
──2012年《我总念着你吾爱──吴公子诗集》,中国戏剧出版社

【注】:
1. “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幹中计。
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
──《三国演义》

2.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什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3.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着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什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什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资治通鑑•卷第六十五•汉纪五十七》

4. 明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晋朝陈寿的《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的纪传体的国别史。宋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鑑》是一部记载周威烈王23年(前403年)到五代后周显德6年(959年),包括三国的编年体通史。吴公子在本诗中,以《三国志》及《资治通鑑》来学习赤壁之战的历史教训。

5.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资治通鑑》的黄盖“诈云欲降”前,添加了“献密计黄盖受刑”。在《资治通鑑》的“时东南风急”前,添加了“七星坛诸葛祭风”。在《资治通鑑》的“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中,添加了“关云长义释曹操”。

6. 这首诗是组诗《三国的十九字诗》的第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