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公子的十九字诗

鹿鼎记的十九字诗

康熙皇帝在《庭训格言》中说,黄淮两河,
关係漕运民生。故朕不惮勤劳,屡亲巡阅。
金庸在武侠小说《鹿鼎记》中说,韦小宝,
有功于平定吴三桂之乱,签订尼布楚条约。
康熙皇帝在《庭训格言》中说,小说之事,
皆敷演而成,焉知作者譬喻、指点之本心。
金庸写《鹿鼎记》的譬喻、指点之本心是?

──2011年6月26日第620首十九字诗
──2012年《我总念着你吾爱──吴公子诗集》,中国戏剧出版社

【注】:
1. 《鹿鼎记》以清朝康熙年间为时代背景,是金庸(1924-)于1972年完成的第十五部,也是最后一部武侠小说。小说的主角“小桂子”韦小宝与同为青少年时期的“小玄子”玄烨(康熙),因摔跤而结识。韦小宝后助康熙平定吴三桂之乱,又与苏联签订尼布楚条约,因康熙要其去打天地会,韦小宝诈死而与七位夫人隐居大理城。

2. 爱新觉罗•胤祯(雍正)御制的《庭训格言》共有246则,记录他父亲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对子孙的训示。 《庭训格言•第一百五十六则》:
“训曰:黄淮两河,关係漕运民生,最为重要。故朕不惮勤劳,屡亲巡阅,察其险易之形势,审其疏导之机宜,缓急次第,具有成划。大修工程,费以数百万计,岁修帑金亦以数十万计。乃康熙三十七年……淹没民田,于是罢董安国而以于成龙代之,……三十八年,亲往阅视,……而于成龙未获成功,继用张鹏翮为总河,……此由朕深念河工国家大事,夙夜廑怀,未尝少释,且简命河臣,倚任什切。……”

《庭训格言•第七十一则》:
“……小说之事,皆敷演而成,无实在之处,令人观之,或信为真,而不肖之徒,竟有傚法行之者。彼焉知作小说者譬喻、指点之本心哉!……”

3. 《鹿鼎记•第四十七回 云点旌旗秋出塞 风传鼓角夜临关》:
“……康熙道:‘平吴三桂的事,说来你功劳也是不小,那一趟事你没能赶上。现下我派你统带水陆三军,出征罗刹。雅克萨城筑于鹿鼎山,我封你为三等鹿鼎公、抚远大将军。’” 《鹿鼎记•第四十八回 都护玉门关不设 将军铜柱界重标》:
“佟国纲笑道:‘韦大帅妙计,当真令人钦佩。割断裤带,等于在顷刻之间,将二百六十名罗刹官兵尽数双手反绑了。’……此约之立,使中国东北边境获致一百五十余年之安宁,而罗刹东侵受阻,侵略野心得以稍戢。自康熙、雍正、乾隆诸朝而后,满清与外国订约,无不丧权失地,康熙和韦小宝当年大振国威之雄风,不可复得见于后世。(按:……后世史籍皆称签尼布楚条约者为索额图及费要多罗。古往今来,知世上曾有韦小宝其人者,唯‘鹿鼎记’之读者而已。本书记叙尼布楚条约之签订及内容,除涉及韦小宝者系补充史书之遗漏之外,其余皆根据历史记载。)”

《鹿鼎记•第五十回 鹗立云端原矫矫   鸿飞天外又冥冥》:
“后世史家记述康熙六次下江南,主旨在视察黄河河工。但为什么他以前从来不到江南,韦小宝一失踪,当年就下江南?巡视河工,何须直到杭州?何以每次均在扬州停留什久?又何以每次均派大批御前侍卫前往扬州各处妓院、赌场、茶馆、酒店查问韦小宝其人?查问不得要领,何以郁郁不乐?后人考证,‘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之祖父曹寅,原为御前侍卫,曾为韦小宝的部属,后被康熙派为苏州织造,命其长驻江南繁华之地,就近寻访韦小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