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公子的十九字诗

杜甫草堂的十九字诗

也写些诗的我,来到诗圣杜甫避安史之乱,
而筑于浣花溪畔的故居,茅屋为秋风所破,
草堂四周却逐渐繁衍出园林之胜矣,影壁、
大廨,修竹摇曳于夹道,流水萦绕于回廊。
也写些诗的我,幼时读过感时花溅泪之泪,
及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之泪,
今在诗史堂前松与梅间,感怀子美之真情。

──2013年5月20日第1,314首十九字诗
──2013年12月21日《达拉斯诗刊》第76期
──2014年《我的思念我的爱──吴公子诗集》,光明日报出版社

【注】:
1. 吴公子于2013年5月16日,来到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从正门进入,经大廨,右为“诗圣著千秋”陈列室,左为“草堂留后世”陈列室,至诗史堂,又从正门出来,绕至南门进入,右为“情系草堂”陈列室,前行,右为草堂别馆,左为杜甫草堂诗书画院美术馆,前行,左为草堂影壁,过影壁为花径。

2. 杜甫草堂的门票: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坐落于成都市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占地近20万平方米,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来到成都,在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营建茅屋而居,称 ‘成都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有240余首。”

3. 本诗第二行的“茅屋为秋风所破”说的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歎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床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
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全唐诗》卷219_22

4. 本诗第三行的“草堂四周却逐渐繁衍出园林之胜矣”说的是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即已不复存在,五代前蜀诗人韦庄于草堂遗址,重建茅屋,宋、元、明、清时曾经多次修建。

5. 本诗第三行的“影壁”,以碎磁镶嵌两大字“草堂”,过影壁为花径。“影壁”,也称照壁,古称萧墙,为中国传统建筑中用来遮挡视线的墙壁,位于大门内者为“内影壁”,位于大门外者为“外影壁”,故宫的九龙壁即为“影壁”。

6. 本诗第四行的“大廨”有标示牌写着:
“‘大廨’为草堂纪念性建筑的第二重,清嘉庆十六年(1811)重修草堂时命名。‘廨’即官署,杜甫在成都时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职,后人出于尊崇,将这重建筑作了如此命名。”

7. 本诗第五行的“感时花溅泪”出自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全唐诗》卷224_69

8. 本诗第六行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出自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全唐诗》卷227_42

9. 本诗第七行的“子美”为杜甫的字,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