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的十九字诗
-
古今中外之于那人是:古诗于幼时背诵过,
今则写新诗;中文为母语,外文学过英语、
日语、西班牙语。读过论中外之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读过论古今之宜考旧、勿厌旧,
宜知新、勿骛新。他说亦中亦外亦古亦今,
或不中不外不古不今,在于能否融会贯通。
至于那人他会不会、通不通,我也不清楚。
-
──2014年12月31日第1,904首十九字诗
──2015年《我的爱与我的情──吴公子诗集》,光明日报出版社
-
【注】:
1. 本诗第三、四行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五、六行的“亦中亦外亦古亦今,或不中不外不古不今”,參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梁启超(1873-1929)著于1920年的《清代学术概论‧二十九》:“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欲求知识于域外,则以此为枕中鸿秘。盖‘学问饥饿’,至是而极矣。甲午丧师,举国震动,年少气盛之士,疾首扼腕言‘维新变法’,而疆吏若李鸿章、张之洞辈,亦稍稍和之。而其流行语,则有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者,张之洞最乐道之,而举国以为至言。盖当时之人,绝不承认欧美人除能制造能测量能驾驶能操练之外,更有其他学问,而在译出西书中求之,亦确无他种学问可见。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辈,即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以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而已为时代所不容。盖固有之旧思想,既根深蒂固,而外来之新思想,又来源浅觳,汲而易竭,其支绌灭裂,固宜然矣。”
2. 本诗第四、五行的“宜考旧、勿厌旧,宜知新、勿骛新”,出自1897年(光绪22年)木刻版,薛福成(1838-1894)《庸盦海外文编‧卷三‧攷旧知新说》:“吾闻西人之言,曰:‘华人尚旧,西人尚新。’盖自憙其能创一切新法以致富疆,而微讽中国不知变计也。讵知不忘旧,然后能自新;亦唯能自新,然后能复旧。……中国之病,固在不能更新,尤在不能守旧,……夫唯其轻于忘旧,所以阻其自新也。窃尝盱衡时局,參覈至计,为以两言决之,曰: ‘宜攷旧,勿厌旧;宜知新,勿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