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公子的十九字诗

西安碑林黄庭坚诗帖的十九字诗

谁是扬州八怪?谁又是金农?你若要问我,
不如去看八怪之金农及其他诸怪的书画展,
看其怪处之妙不可言而强为之言。说金农,
在西安看到扬州八怪展中他的两书法一画,
书法有漆书  “倚驂临水”    “茅堂花榭”  句,
画曰余画梅率意为之,每当一圈一点处……
我看金农书画之古、之创新、之怪,怪好。

──2016年5月27日第2,417首十九字诗
──2016年7月1日《达拉斯新闻》
──2017年《我的爱无怨无悔──吴公子诗集》,光明日报出版社

【注】:
1. 西安碑林博物馆与扬州博物馆联合举办“扬州博物馆藏‘扬州八怪’书画展”,展期由2016年5月17日至6月17日,地点在碑林博物馆,吴公子于5月20日前来叹赏扬州八怪之金农的两幅书法及一幅画。

2. 展览厅中关于扬州八怪的介绍牌:“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其在中国画史上历来说法不一,较为公认的是以清末李玉棻《甌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所记载的‘八怪’为准。即: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鱓、黄慎、李方膺、罗聘等八人。此外,在各种著述记载中还记有华喦、閔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七人,因画风接近,也併入‘八怪’之说中,与李玉棻所载的八人共计十五人之多。因此,‘扬州八怪’中的‘八’字只代表约数,而非固定的准确数字。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本次展览正是依据历来诸家所载的十五位画家来组织策划的,力图为广大观眾呈现一个完整的‘扬州八怪’的面貌。”

3. 关于扬州八怪之金农的介绍牌:“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又字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扬州。平生未做官。曾被荐举博学鸿词科,入京未试(一说应试未被选中)而返。博学多才,能篆刻,精鑑赏。五十岁后始作画,善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还参以古拙的金石笔意,风格古雅拙朴。又长于题咏,‘每画毕,必有题记,一触之感’,也擅长书法、刻印。书法取法于汉魏,厚重生拙。所创‘漆书’开旷古之奇,独绝一时。篆刻得秦汉法。诗文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杂著》,其书画题跋被辑成有画竹、画梅、画马、自写真、杂画题记等。”

4. 金农书法“隶书杂记轴”的介绍牌:“金农。61x43cm。释文:却詵累月山行,爱闻樵牧声,曰洗尽五年尘土肠胃,倚驂临水,久之乃去。乙卯之春书于广陵心出家盦稽留山民金农。鈐印:金司农印(白文)、冬心先生(朱文)。此轴书法结体沉稳厚重,用笔遒劲古朴,极具金石韵味,作于1753年,是金农48岁时的作品。”

5. 金农书法“隶书墨说轴”的介绍牌:“金农。84.9x44.7cm。释文:蜀人景焕文雅士也。卜筑玉垒山,茅堂花榭,足以自娱。尝得墨材甚精,止造五十团,曰以此终身。墨印文曰:香辟。昔邪之庐记墨说,钱塘金农。鈐印:金农印信(朱白文)、寿门(白文)、百研翁(朱文)。此幅书法以浓墨侧锋书写,结体古拙醇厚,融合了汉隶、北魏的笔致和气韵,其特点是横笔多为竖起笔,其左撇长而飘逸,右撇短而粗钝。”

6. 金俊明、金农“梅枝合裱轴”的介绍牌中金农的介绍:“金农。24x30cm。题跋:宋释氏泽禪师善画梅,尝云:用心四十年,才能作花圈少圆耳。元赵子固亦云:浓墨点椒大是难事,可见古人不苟,败煤秃管,岂肯轻易落于纸上耶?余画梅率意为之,每当一圈一点处,深领此语之妙,以示吾门诸弟子也。冬心先生笔记。鈐印:寿门(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