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之一的十九字诗
-
从鼓楼东大街,一脚踩进南锣鼓巷的北口,
即扬起了历史的尘埃,元代这位罗锅老人,
已七百四十九岁啰。他见惯了从属的改变:
元属昭回坊、清属镶黄旗、再属内左三区、
民国属内五区。也见怪不怪了名称的改变:
罗锅巷、锣鼓巷、辉煌街、又再是锣鼓巷。
或说蜈蚣巷,左右的胡同们有历史的足迹。
-
──2016年7月1日第2,452首十九字诗
──2016年9月23日《达拉斯新闻》
──2017年《我的爱无怨无悔──吴公子诗集》,光明日报出版社
-
【注】:
1. 吴公子于2016年5月31日来到北京市东城区南锣鼓巷。名为“南锣鼓巷”的介绍牌:“北起鼓楼东大街,南止地安门东大街,全长七百八十六米,宽八米。南锣鼓巷与元大都(一二六七年)同期建成,在元大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城市格局中,南锣鼓巷是‘后市’的组成部分。元代,南锣鼓巷属昭回坊。明代,南锣鼓巷为分界线,东侧地区属昭回坊,西侧地区属靖恭坊。清代,乾隆年间属镶黄旗,光绪末年至宣统年间属内左三区。民国时期属内五区。南锣鼓巷,明代称罗锅巷。清乾隆十五年(一七五○年)改称锣鼓巷,并分为南锣鼓巷和北锣鼓巷(北锣鼓巷在今安定门街道辖区内)。南锣鼓巷之名,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后转音为锣鼓巷,民国后沿称。‘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辉煌街,后恢复原名。南锣鼓巷在元大都初建时,沿用了‘里坊制’建筑思想,其架构以南锣鼓巷为轴线,两侧各对称分布着八条平行胡同,呈‘鱼骨状’,又如同一条‘蜈蚣’,因此,南锣鼓巷也称‘蜈蚣巷’。她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吴公子说,1267年距今(2016年)已749年。
2. 这首诗是组诗《南锣鼓巷的十九字诗》的第一首诗。组诗及其中的两首诗诗名如下:
《南锣鼓巷的十九字诗》
(1) 南锣鼓巷之一的十九字诗
(2) 南锣鼓巷之二的十九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