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礼记大学篇的十九字诗
-
《大学》之于朱熹:“顾其为书犹颇放失,
是以忘其固陋,采而辑之,间亦窃附己意,
补其阙略,以俟后之君子。”以俟王守仁?
王説“朱子疑其有所脱误,而改正补缉之,
在某则谓其本无脱误,悉从其旧而已矣。”
吴公子説朱熹加一百二十四字,改“知本”
为“物格”,这一百二十四字朱氏格物也。
-
──2018年10月23日第3,296首十九字诗
──2019年2月8日《达拉斯新闻》
──2019年《我依然炽热的爱──吴公子诗集》,中華世紀文化出版社
-
【注】:
1. 四库全书荟要的《王文成全书》卷二,语录二,传习录中的《答罗整庵少宰书》:
“……来教谓某‘《大学》古本之复,以人之为学,但当求之于内,而程、朱“格物”之说,不免求之于外,遂去朱子之分章,而削其所补之传。’非敢然也。学岂有内外乎?《大学》古本乃孔门相传旧本耳。朱子疑其有所脱误而改正补缉之,在某则谓其本无脱误,悉从其旧而已矣。…… ”
2. 四库全书荟要对《四书集注章句》的介绍:
“臣等谨案,四书之称始于朱子。……其取大学,则自司马光,始二程子,继之专为讲明,朱子各为之注,名曰章句者,则于古本分章,有所移改也。首大学、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
3. 四库全书荟要之朱熹《四书集注章句•大学章句序》: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人生八岁,……皆入小学……俊秀,皆入大学,……及周之衰,贤圣之君不作,学校之政不修,……时则有若孔子之圣,……独取先王之法,诵而传之以诏后世。……而曾氏之传独得其宗,于是作为传义,以发其意。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于是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实始尊信此篇而表章之,既又为之次其简编,……虽以熹之不敏,亦幸私淑而与有闻焉。顾其为书犹颇放失,是以忘其固陋,采而辑之,间亦窃附己意,补其阙略,以俟后之君子。……”
4. 四库全书荟要之朱熹《四书集注章句•大学章句》:
“此谓知本,【程子曰:衍文也。】此谓知之至也。【此句之上别有阙文,此特其结语耳!】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此章旧本通下章,误在经文之下。】闲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吴公子説,“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至“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的124个字为《礼记》之《大学》篇所无,朱熹所加。“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于《礼记》之《大学》篇为“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5. 这首诗是组诗《王阳明的十九字诗》的第二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