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公子的十九字诗

峨眉山伏虎寺的十九字诗

我来到峨眉山伏虎寺,经布金林匾之山门、
虎溪精舍匾之弥勒殿、离垢园匾之普贤殿、
至内有世尊法身、报身、应身之大雄宝殿,
左有十四层之华严宝塔,上有五百罗汉堂,
我抬头仰望其联匾,匾曰万行庄严,联曰:
虎迹访遗踪,万壑云林,到此谁参罗汉果;
鸿泥留印爪,半轮山月,迄今犹诵谪仙诗。

──2013年6月16日第1,341首十九字诗
──2013年7月29日《达拉斯新闻》
──2014年《我的思念我的爱──吴公子诗集》,光明日报出版社

【注】:
1. 吴公子于2013年5月21日,来到峨眉山伏虎寺。本诗第一行“布金林匾之山门”是说,有一座二重檐的布金林牌坊,牌坊前后有当代书法家沈鹏、李长路书写的“布金林”匾。清代僧人寂玩和尚于伏虎寺种有许多的楠木及古柏。

2. 大正藏经 Vol.51, No.2087,《大唐西域记•卷第六(四国)》:
“室罗伐悉底国,周六千余里。……城南五六里,有逝多林(唐言胜林。旧曰祇陀,讹也),是给孤独园。胜军王大臣善施为佛建精舍,昔为伽蓝,今已荒废。……善施长者仁而聪敏,积而能散,拯乏济贫,哀孤恤老,时美其德,号给孤独焉。闻佛功德,深生尊敬,愿建精舍,请佛降临。世尊命舍利子随瞻揆焉,唯太子逝多园地爽垲。寻诣太子,具以情告。太子戏言:‘金遍乃卖。’善施闻之,心豁如也,即出藏金,随言布地。有少未满,太子请留,曰:‘佛诚良田,宜植善种。’即于空地,建立精舍。世尊即之,告阿难曰:‘园地善施所买,林树逝多所施,二人同心,式崇功业。自今已去,应谓此地为逝多林给孤独园。’”吴公子说,以上为“布金林”之典故,以此佛寺亦称为“祇园”(含林树之意)、“给孤园”(含布施之意) ,如下列两首诗之“祇园入始深” “随喜给孤园”。

白居易《题东武丘寺六韵》:
“香刹看非远,祇园入始深。
龙蟠松矫矫,玉立竹森森。
怪石千僧坐,灵池一剑沉。
海当亭两面,山在寺中心。
酒熟凭花劝,诗成倩鸟吟。
寄言轩冕客,此地好抽簪。”
──《全唐诗》卷447_67

杜甫《望兜率寺》:
“树密当山径,江深隔寺门。
霏霏云气重,闪闪浪花翻。
不复知天大,空余见佛尊。
时应清盥罢,随喜给孤园。”
──《全唐诗》卷227_52

3. 本诗第二行“虎溪精舍”,为清顺治八年(1651),贯之和尚于此建“虎溪精舍”。“离垢园”,为清康熙皇帝于康熙41年(1702)所题。“离垢”见大正藏经Vol.14,No.475,《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第一》:“求声闻乘三万二千天及人,知有为法皆悉无常,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4. 本诗第五行“华严宝塔”,为明代铸造之紫铜塔,塔高5.8米,共十四层,塔身铸有4,700余尊小佛像,正面塔门,额铸“南无阿弥陀佛华严宝塔”,两侧联文:
“皇图巩固,帝道遐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佛日增辉,法轮长转,法界有情,同生净土。”

5. 本诗第五行“罗汉堂”的简介牌上写着:
“五百罗汉堂──建于清朝末年,毁于文革;九五年重新恢复,九九年正式对外开放。是峨眉山上唯一的五百罗汉堂。”

6. 本诗第六、七行的楹联,上联有小字“伏虎寺重建罗汉堂誌喜”,下联有小字“李宝元撰   高云飞敬书”。

7. 吴公子说,上联“鸿泥留印爪”引申自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轼所和(也用泥、西、题、嘶于第二、四、六、八句的句尾)的诗是他弟弟苏辙(字子由)寄给他(字子瞻)的《怀渑池寄子瞻兄》: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8. 下联“半轮山月,迄今犹诵谪仙诗”或引申自李白《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全唐诗》卷165_19

吴公子说,李白的这首《静夜思》或写于峨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