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1. “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得名于艺术评论家罗杰•法莱(Roger Fry)为1910年在伦敦画展的命名Manet and Post-Impressionism。“印象派”画家如克洛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926年)注重由光影及色彩变幻,產生的瞬间印象。“后印象派”画家如文森•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年-1890年)以鲜明的色彩,粗刷的笔触(thick brushstrokes)表达其主观的感受。吴公子说,梵高,或译梵谷。
2. 吴公子于2011年6月6日,于波士顿美术馆(Boston Museum of Fine Arts)赏析梵高1890年的画作“奥维的房子”(Houses of Auvers),此画以粗重的线条,画出近处房子的茅草屋顶,远处四间连接房子的红色或青绿色磁砖屋顶,蓝紫色的路上有个行人,整个画面厚重、扭曲、充满流动感。吴公子的《梵高的奥维房子的十九字诗》(2011年6月9日第603首十九字诗)收录于201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我总念着你吾爱──吴公子诗集》。
3. 吴公子于2012年5月18日,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The Museum of Modern Art),赏析梵高1889年的画作“星夜”(The Starry Night),梵高于此画中描绘的村庄近似其荷兰家乡。
4. 吴公子于2015年12月27日,于纽约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赏析梵高1888年的画作“夹竹桃”(Oleanders)及1890年的画作“鳶尾花”(Irises)。吴公子的《梵高的夹竹桃与鳶尾花的十九字诗》(2015年12月30日第2,268首十九字诗)收录于2016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我们的爱的故事──吴公子诗集》。
5. 吴公子于2017年5月29日,于纽约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赏析梵高绘于1887年的“戴草帽的自画像”(Self-Portrait with a Straw Hat),介绍牌的吴公子的中译及原文为:“梵高在他的巴黎逗留期间(1886年-1888年)绘成二十多张自画像。他缺钱但决定磨练技能为人像画家,自身就成了最佳模特儿:‘我有意买了一面够好的镜子,好以自身为模特儿。’”(Van Gogh produced more than twenty self-portraits during his Parisian sojourn (1886-88). Short of funds but determined nevertheless to hone his skills as a figure painter, he became his own best sitter: "I purposely bought a good enough mirror to work from myself, for want of a model.")